2008年9月26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法官千里调解 企业冰释前嫌
本报记者 朱乔夫

  本报讯  因为经济纠纷要对簿公堂的企业,最终在法官的调查调解下冰释前嫌,还做成了新的生意。
  今年3月20日,德清县的浙江润炬建筑机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机械公司)与吉林省的郭某、李某签订了1份《设备买卖合同书》。今年5月中旬,该设备安装调试完毕,并交付使用,但之后买方并未按合同约定按时按期支付设备款,尚拖欠90万元。机械公司老总及业务员多次前往吉林省催讨设备款,均无结果。为此,机械公司于9月8日向德清法院起诉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郭某、李某支付设备款90万元。
  为妥善解决案件,帮助企业尽快回笼资金,9月10日凌晨3时,德清法院民二庭庭长姚俭赶往吉林省长春市两被告的居住地,查找两被告的个人资产,当天下午4时就对两名被告的的财产进行了保全,并通知两被告晚上进行调解。
  调解进行得十分顺利,交换意见后双方发现,这场官司主要是具体经办人员沟通不够而导致的。2个小时后,双方取得谅解。被告深表歉意,同时表示9月底付清余款之时,再向原告订购该设备1套,合同金额将近200万元。
  第二天上午,被告就将首期65万元汇入了机械公司的账户。